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曾为他的故乡佛罗伦萨创作过一座大理石雕像——赫赫有名的《大卫》,这座雕像在西方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卫,英文是David,在千百年来的欧美世界里,给男孩取名叫大卫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么,历史上的大卫,究竟是何许人也?
对基督徒或者对以色列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大卫是个古以色列的传奇人物,不仅是一代帝王,还是杰出诗人。大卫作为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二代国王,南征北战,定都耶路撒冷,建造了古以色列的黄金时代;作为圣诗作者的大卫,写诗歌颂救主耶和华,旧约诗篇里众多诗歌均出自他的手。据说,扑克牌中黑桃K的国王就是大卫王。
在撒母耳记上里有较长的篇幅讲述了他的故事。当我初次阅读大卫的故事,就被他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伟大一生所震撼,觉得大卫王像极了莎士比亚戏剧或黑泽明史诗电影里的主角。
近来,我阅读了《跳过墙垣:俗世圣徒大卫》,对大卫王的一生有了不同维度的认识。原来大卫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书传奇人物,而是和你我一样的人——被上帝陶造,真实地经历亲情、友情、爱情,忧伤过,欢喜过,经历过人生高峰与低谷,得胜过也惨败过,生过也死过。
本书作者尤金·毕德生,被誉为“牧者中的牧者”,与傅士德齐名,并列为北美两大最具影响力的灵修作家。毕德生写的《信息本圣经》(Message),是用现代英文翻译的适合现代人阅读的圣经版本。
《跳过墙垣:俗世圣徒大卫》总共20章,以旧约撒母耳记上16章到旧约列王纪上2章为主轴,每章选取一个主题,从故事的角度,像侦探一样对事件的细节抽丝剥茧,带领读者领略大卫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大卫背后伟大的上帝。
第1章是整本书的概括和引言,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章的主题便叫做“故事”。的确,扫视这一章的文字,几乎三句不离“故事”一词。作者提出故事在圣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启示人们的主要方式。创世记、出埃及记、约书亚记,甚至四福音书,无不都是故事为主。我想起在教会牧师的讲道中,也提到过欧洲两希文化,希伯来文化是故事型思维,希腊文化是逻辑型思维。基督徒作家莫非在《在永世里投掷一个身影》也提到说:“上帝没有选择用一连串的定义或教义来启示人,而是用旧约里的故事和诗歌,从创世记的创造开始就是一个故事,接下来的以色列历史更是充满了故事......”
毕德生的写作经常会流露出幽默的想象,阅读起来,不禁让读者莞尔一笑,比如在第2章撒母耳初次造访伯利恒,遇到耶西一家的情景。作者戏称这是撒母耳的“面试”,耶西把他的儿子挨个带到撒母耳面前,就像用缰绳牵着那些得奖的动物来领奖。书中对这几个儿子的外貌描述充满戏谑的趣味,称魁梧的长子以利押穿着工人裤和有鞋钉的靴子,又不换袜子;二子亚比拿是儿子中唯一上过大学的,戴着厚厚的眼镜,喜欢炫耀自己的学识;三子沙玛穿着名牌牛仔裤和鳄鱼皮的牛仔靴,一副做作的样子。这种叙述用词贴近时下的表达,拉近了古老圣书与读者的距离。还有一处,在第13章的开篇,也有生动之处,关于大卫攻打耶布斯堡垒的部分,毕德生形象地描述这城的城墙上有两座身体变形和脸孔扭曲的巨型鬼魔像,一个是瘸腿的雅各的邪恶版本,一个是瞎眼的以撒的邪恶版本(两人都是以色列人的祖先)。当人靠近城墙,这两个鬼怪像就会移动和摇晃,还会发出恐怖的尖叫声。此时,我的脑海不禁浮现出了几个带着粗糙特效的恶搞视频的画面。
文笔活泼嬉闹之余,毕德生挖掘福音真光的功力也很深邃。通过大卫的人生透镜,作者邀请读者直抵耶稣和祂的福音真理。比如在第3章,大卫和扫罗的故事中,通过对比以色列第一代和第二代国王的工作,毕德生给读者带来了“王者的工作”的真理,神圣的工作是忠诚、具有上帝的主权、蕴含尊严的。在第7章,大卫在隐基底的旷野,虽然死里逃生,困苦疲倦,却也赤露敞开地直面上帝,跟上帝建立了更深的关系。在第13章的后半部分,大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正式登基做王,作者引出最负盛名的牧者之歌——诗篇23篇,“大卫的生命的每一部分,都是由上帝所定、充满着上帝的......他在上帝里面的经历不只是叫他改变,更叫他成长。”阅读的时候,我深感被激励。
按照世俗的语境,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古有“崔杼杀史官”,王侯将相从不主动写下自己的黑历史。但是大卫没有避讳自己缺光少彩的痛苦和失败,在第17章,毕德生深入叙述了这个耳熟能详的圣书故事:大卫因为贪恋美丽的有夫之妇拔示巴,与她同房,并且谋杀了她的丈夫乌利亚,直到先知拿单通过设喻说理的方式刺痛了他,大卫伏案认罪,亲口说“我得罪耶和华了”,并写下了动人的忏悔诗——诗篇第51篇。透过大卫犯罪悔改的故事,毕德生引出耶稣愿意救赎、赦免我们的福音真理,他写道:“上帝正视我们个人的罪恶,愿意解决我们个人的罪恶,使我们在祂里面得以恢复。”
第19章,以神学为主题,总结了大卫的生命故事,引用了多篇大卫写的诗歌,阐释了大卫的伟大不在于多大的功成名就,而是在于“大卫的生命是一个上帝肯定和肯定上帝的生命,所以他的生命是广大、有价值的生命”。
本书的终章,第20章,讲述了大卫死亡的故事,说到三种反应,亚比煞对大卫的尊重、亚多尼雅的叛乱、拔示巴的仓促,像极了当下子女亲友对老人临终前的社会缩影。万幸的是,在耶稣的福音里,死亡不再是哀恸绝望的终局,因为在祂里面有复活的盼望。
慢慢地阅读这本属灵书籍,细细地品味大卫与上帝连接的一生,福音真理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地进入我们眼中、脑中、心中。
合上书,不禁思想,虽然我们处在各自不同的生命阶段,但都是活在主后2025年的俗世圣徒,都需要与上帝建立爱的关系。闭上眼祈祷:亲爱的救主,愿你指教我们在往后的日子,要如何更深地倚靠你、跟随你,来活出你那伟大救赎故事拼图里的主人公的形象和样式。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